2025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警察好友在身边”成为群众普遍感受
· 呼和浩特智慧交管为旅游出行上“安全锁”
· 图片新闻
· 厦门中院强制腾退近万平方米酒店
· 定西市安定区公安护航高原夏菜上市
· 破解三大难题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为”

江西上犹组建31个“夕阳红”理事会
破解三大难题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为”

( 2025-07-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通讯员 杨人业
  
  资金来源、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一直是制约基层“夕阳红”组织健康发展的三大难题,该如何破解?
  近年来,江西省上犹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约占常住人口55%的实际,通过破解三大难题,促使全县行政村争相组建起“夕阳红”理事会,将老人们组织起来,宣传党的方针、开展文艺活动、参与乡村治理,有效助推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1月至5月,全县受理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4%。
多方筹措资金
  建立一个组织并保证其正常运转,资金来源是首要问题。为此,上犹县各村在纷纷建立“夕阳红”理事会的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多渠道破解这一难题。
  向乡、村两级组织“争取一点”,是上犹县各“夕阳红”理事会的普遍做法。该县各村“夕阳红”理事会在筹划成立之初,就积极争取乡、村两级的支持,通过将理事会成立的目的、规划和运作模式向两级组织详细汇报,使其了解理事会成立的积极意义,从而结合实情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今年2月,梅水乡新建村成立“夕阳红”理事会时,村“两委”就拿出4000元资金用于理事会活动的开展。
  社会各界的赞助,是“夕阳红”理事会正常运转资金的重要来源。该县各村“夕阳红”理事会有组织地将留守农村的老年人集中起来,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过集体生日等活动,让老人们留守却不孤独,也让在外创业的子女看到父母“老有所乐”而感到安心,并促使他们自发向理事会捐款。
  同时,理事会还通过适时邀请驻村单位、企业参与相关活动,展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真实状态,不少驻村单位、企业为此慷慨解囊,向理事会提供资金支持。如该县水岩乡铁石村“夕阳红”理事会仅2024年至今,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4700元。
选好人建制度
  “事在人为,选好人、建好制度是保证工作成效的关键。”上犹县黄埠镇党委书记黄鹏在谈及上丰村“夕阳红”理事会的组建过程时如是说。
  为确保“夕阳红”理事会顺利组建并发挥作用,上犹县各村普遍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严把选人用人关,坚持“选贤举能”原则,同时注重理事会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主要从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班长、老工匠“五老”人员中精心挑选7至11人组建理事会,并搭建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组成的班子,确保理事会队伍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群众认可。
  截至目前,上犹县已组建“夕阳红”理事会31个,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各“夕阳红”理事会成立后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理事会章程,规范理事会入会申请、日常管理等规定;制定包片联系制度,将全村按姓氏或组别分片,由若干名理事包片联系,负责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和矛盾纠纷调处等;制定定期研判机制,每月由会长组织理事会理事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各片区收集上来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信息等;建立会员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一名会员在老年活动中心值班,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精心谋划活动
  精心谋划好每一次活动,让老年人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就,是组建“夕阳红”理事会的初衷。为此,上犹县各理事会围绕“乐”和“为”两个字各显神通。
  一方面,各理事按照“老有所乐”的原则,定期策划系列富有创意和意义的活动,如通过组织每圩(农村赶圩日)播放一场红色电影、每旬开展一次娱乐活动、每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每年重阳节、春节组织文艺演出等形式,不断增强理事会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使理事会成为吸附老年人的“磁场”。据统计,目前全县“夕阳红”理事会已吸纳60岁至90岁会员3000余人。
  另一方面,各理事会还发挥“五老”的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亲情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加入反诈、防溺水等宣传活动中来,并主动介入邻里矛盾纠纷调处,从源头上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上犹县油石乡水村罗屋组原来只有一条乡间小路,村民在路边打了不少水井。为了修建通往村组的水泥村道,村“两委”多次挨家挨户做工作,要求户主填埋水井配合修路,但没有得到支持。“夕阳红”理事会成立后,选派罗屋组理事罗谟林上门做工作,通过反复向村民讲清利害关系,最终得到大家的支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