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
□ 江竹轩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自设立以来,为群众提供了线上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成为各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帮手。不过,据媒体近日报道,一些地方在具体的运行管理中,存在12345工单“一转了之”情况,影响了群众诉求的解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所谓“一转了之”,就是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简单登记后便转给相关部门,至于后续办得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就不管了。群众满怀希望打来电话,得到的却是“已转交”的冰冷回复,问题悬而未决,热情渐渐消退,对政府的信任也打了折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实则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的绊脚石,直接影响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 为啥“一转了之”会成为一些地方的工作常态?说到底,还是责任没扛起来。有些热线工作人员觉得把工单转出去就完成了任务,至于落实效果,那是具体部门的事。这种“甩包袱”的心态,让热线成了简单的传声筒,背离了设立热线的初衷。还有些地方的考核机制盯的是转交数量和回复速度,对解决质量、群众评价关注不够。在这样的导向下,“一转了之”便成了省时省力的“捷径”,却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落了空。 流程上的模糊地带也给“一转了之”留了空子。有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工单转过去后,部门之间你推我挡,谁都不愿牵头负责。而热线在中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督办机制,只能眼睁睁看着问题“石沉大海”。时间一长,“转”成了应付,“办”没了下文,群众的诉求自然难以得到满足。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正式发布,对12345热线运行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根治“一转了之”指明了方向。要让热线真正热起来,就得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受理—转交—办理—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让工单流转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对推诿扯皮、拖延办理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让“一转了之”的念头不敢有、不能有。要打破部门壁垒,对跨部门的复杂问题,热线要主动牵头,明确主责部门和配合部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凝聚解决问题的合力,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局面。

|
|
12345工单不能“一转了之”
|
|
|
|
( 2025-07-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评论 |
|
□ 江竹轩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自设立以来,为群众提供了线上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成为各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帮手。不过,据媒体近日报道,一些地方在具体的运行管理中,存在12345工单“一转了之”情况,影响了群众诉求的解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所谓“一转了之”,就是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简单登记后便转给相关部门,至于后续办得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就不管了。群众满怀希望打来电话,得到的却是“已转交”的冰冷回复,问题悬而未决,热情渐渐消退,对政府的信任也打了折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实则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的绊脚石,直接影响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 为啥“一转了之”会成为一些地方的工作常态?说到底,还是责任没扛起来。有些热线工作人员觉得把工单转出去就完成了任务,至于落实效果,那是具体部门的事。这种“甩包袱”的心态,让热线成了简单的传声筒,背离了设立热线的初衷。还有些地方的考核机制盯的是转交数量和回复速度,对解决质量、群众评价关注不够。在这样的导向下,“一转了之”便成了省时省力的“捷径”,却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落了空。 流程上的模糊地带也给“一转了之”留了空子。有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工单转过去后,部门之间你推我挡,谁都不愿牵头负责。而热线在中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督办机制,只能眼睁睁看着问题“石沉大海”。时间一长,“转”成了应付,“办”没了下文,群众的诉求自然难以得到满足。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正式发布,对12345热线运行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根治“一转了之”指明了方向。要让热线真正热起来,就得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受理—转交—办理—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让工单流转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对推诿扯皮、拖延办理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让“一转了之”的念头不敢有、不能有。要打破部门壁垒,对跨部门的复杂问题,热线要主动牵头,明确主责部门和配合部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凝聚解决问题的合力,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