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陈裘超
就群众关心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问题,去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牵头相关部门及企业,就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难点、方法路径等关键问题召开论证会,并从科学性、合理性、回应性、实效性四个维度出发,探索搭建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这套评分体系将国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指标,根据不同类型国资特征,一般设置3至4项一级指标、11至14项二级指标、48至52项三级指标。同时考虑到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资监督目标和领域存在的差异,分类设计形成两套适用不同对象的评分标准。其中,针对国有企业国资设置“资产安全性、资产管理规范性、资产效益性、资产效率性”4项一级指标,分别按50%、15%、25%、10%的比例赋予权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资产效率性、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资产日常管理”3项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分别为50%、22%、28%。 为了验证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鄞州区人大在2020年选择一家设计院和一个街道作为试点开展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具体工作实施。 在试点街道,小到一把椅子、一张书桌,大到房子、土地,都要登记在册。全面梳理国有资产的工作琐碎繁杂,但完成后即可动态监测国有资产的情况。一些陈旧老楼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长期处于“脱管”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测绘、提交说明,领出新的房产证后,老楼就可以回归监管。 在试点设计院,评价指标打分结果显示,资产安全性36分,得分率72%;资产管理规范性得分10.5分,得分率70%,绩效表现不如其他两项指标,特别是与资产效益性指标相比,差距较大,而这一结果与事实基本相符。 对两家单位试点研究,基本验证了指标体系的成熟可靠。2021年,鄞州区人大又新增4家评价试点单位,试点类型也拓展至镇政府和纯市场化运作国企,指标评价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动态区间设置也更加科学,对闲置、报废的国有资产处置效率也有所提高,并将在全区推广,逐步实现对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全覆盖。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侯科介绍,借助这样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国资监督结果审查与过程审查并重、程序性审查与实质性审查并重,监督手中有了“尺”,进一步提高了人大监督国资的精准性、实效性。 在审查环节,鄞州区人大围绕目标制定、管理评价、整改提高三个国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创新构建“三审一测评”的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保障及结果运用机制,初步形成对国资的日常监督、量化监督、全方位监督模式,促使政府国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其中,年初“一审一报告”重点抓的是年度管理绩效目标。每年区人代会期间,根据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结果,鄞州区人大财经委对政府编制的年度国资管理绩效目标开展审查,并提出相关审查意见。闭会期间,政府再根据区人大财经委作出的有关审查意见调整国资绩效目标、开展国资管理和绩效评价。 而年中“二审二报告”则严抓评估结果的反馈应用。在闭会期间,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代表专业小组将持续对国资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提出调研意见,依据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性打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提交的国资管理综合报告和国资管理绩效评价专项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反馈意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落实。 年末“三审三报告、一测评”则重点关注国资管理整改落实情况。每年年末,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政府部门对国资管理综合报告、绩效报告整改落实的专项报告。同时,由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整改专项报告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将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相结合,作为下一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侯科告诉记者,在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探索过程中,鄞州区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代表深度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和邀请人大代表根据工作领域、专业优势参与到具体的审查监督工作中去,起到“靶向监督”的效果。同时,注重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让人大代表知悉情况、发表意见、提供建议、集思广益,拓宽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有序参与国资管理的渠道,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资产家底,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
宁波鄞州人大探索搭建国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
|
|
|
( 2021-06-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陈裘超
就群众关心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问题,去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牵头相关部门及企业,就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难点、方法路径等关键问题召开论证会,并从科学性、合理性、回应性、实效性四个维度出发,探索搭建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这套评分体系将国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指标,根据不同类型国资特征,一般设置3至4项一级指标、11至14项二级指标、48至52项三级指标。同时考虑到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资监督目标和领域存在的差异,分类设计形成两套适用不同对象的评分标准。其中,针对国有企业国资设置“资产安全性、资产管理规范性、资产效益性、资产效率性”4项一级指标,分别按50%、15%、25%、10%的比例赋予权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资产效率性、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资产日常管理”3项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分别为50%、22%、28%。 为了验证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鄞州区人大在2020年选择一家设计院和一个街道作为试点开展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具体工作实施。 在试点街道,小到一把椅子、一张书桌,大到房子、土地,都要登记在册。全面梳理国有资产的工作琐碎繁杂,但完成后即可动态监测国有资产的情况。一些陈旧老楼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长期处于“脱管”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测绘、提交说明,领出新的房产证后,老楼就可以回归监管。 在试点设计院,评价指标打分结果显示,资产安全性36分,得分率72%;资产管理规范性得分10.5分,得分率70%,绩效表现不如其他两项指标,特别是与资产效益性指标相比,差距较大,而这一结果与事实基本相符。 对两家单位试点研究,基本验证了指标体系的成熟可靠。2021年,鄞州区人大又新增4家评价试点单位,试点类型也拓展至镇政府和纯市场化运作国企,指标评价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动态区间设置也更加科学,对闲置、报废的国有资产处置效率也有所提高,并将在全区推广,逐步实现对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全覆盖。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侯科介绍,借助这样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国资监督结果审查与过程审查并重、程序性审查与实质性审查并重,监督手中有了“尺”,进一步提高了人大监督国资的精准性、实效性。 在审查环节,鄞州区人大围绕目标制定、管理评价、整改提高三个国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创新构建“三审一测评”的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保障及结果运用机制,初步形成对国资的日常监督、量化监督、全方位监督模式,促使政府国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其中,年初“一审一报告”重点抓的是年度管理绩效目标。每年区人代会期间,根据人大国资管理绩效评价结果,鄞州区人大财经委对政府编制的年度国资管理绩效目标开展审查,并提出相关审查意见。闭会期间,政府再根据区人大财经委作出的有关审查意见调整国资绩效目标、开展国资管理和绩效评价。 而年中“二审二报告”则严抓评估结果的反馈应用。在闭会期间,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代表专业小组将持续对国资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提出调研意见,依据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性打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提交的国资管理综合报告和国资管理绩效评价专项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反馈意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落实。 年末“三审三报告、一测评”则重点关注国资管理整改落实情况。每年年末,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政府部门对国资管理综合报告、绩效报告整改落实的专项报告。同时,由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整改专项报告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将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相结合,作为下一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侯科告诉记者,在国资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探索过程中,鄞州区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代表深度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和邀请人大代表根据工作领域、专业优势参与到具体的审查监督工作中去,起到“靶向监督”的效果。同时,注重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让人大代表知悉情况、发表意见、提供建议、集思广益,拓宽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有序参与国资管理的渠道,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资产家底,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