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2 11/12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积案“减法”做厚植民意“加法”
· “和平夜话”暖人心 精准切入解难题
· 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 新疆法院17个月受理环资案件万余件
· 青海监狱系统举办“永恒的旗帜”文艺汇演
· 日照岚山力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
· 沛县政法干警结对便民利民服务企业
· 上海奉贤开展禁毒文艺演出进乡村活动
· 湖南道县禁毒“五大体系”确保“五不发生”
· 图片新闻

“和平夜话”暖人心精准切入解难题
天津和平区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 2021-06-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张 驰
□ 本报通讯员 聂胜昀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和平夜话’活动,感谢你们每一名工作人员。”困扰张先生十几年的烦心事得到顺利解决,他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是天津市和平区自去年7月1日启动“和平夜话”实践活动以来,为民办实事的缩影。“和平夜话”活动开展一年来,和平区创新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方法,组织动员7200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和群众中去,融通思想,融洽关系,融解问题,融聚力量,融入日常,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超过6.7万个,化解信访积案超过100件。
  张先生和“和平夜话”活动的故事还得回到14年前。2007年,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拆迁,由于未能在搬迁期限内与拆迁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张先生的房屋被依法强制执行,他就此走上信访之路。对此,张先生也有自己的理由,在他看来,私产房不同于公产房,产权人不同意就不能拆。他认为,拆迁程序是违法的,政府应当给予赔偿。当时,张先生的母亲在同一地块同样有房屋面临拆迁,对此,张先生禁止工作人员与老人联系,还声称老太太的事儿他做主,想解决问题就跟他谈。
  这件事一直困扰着张先生,也困扰着和平区政府。多年来,由于张先生坚持要求高额补偿,双方多次沟通仍未达成共识,事情的推进陷入僵局。
  “和平夜话”活动开展后,和平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陈立华与和平区信访办、属事责任单位工作人员商定方案,决定借此契机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何消除信访群众的怨气、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是陈立华与同事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解决信访积案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陈立华对化解信访案件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突破口。”
  此后,陈立华多次邀张先生面谈,还经常用电话、短信等方式与他沟通。谈僵了,就唠家常;谈顺了,就顺势讲理。一来二去,张先生看到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对立情绪明显缓解。经过长期沟通交流,张先生放弃此前提出的过高诉求,同意在政府提供的房源中选择定向安置房。
  为及时巩固工作成果,和平区信访办将该案件导入“访调对接”渠道结案。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依法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调解协议和息诉罢访具结书。
  “党员干部是不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有没有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和平区信访办副主任何培生说。
  在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中,和平区总结出“五结合一同步”工作方法,即案件化解与达成和解相结合,查找依据与多方论证相结合,说服教育与帮扶救助相结合,属地担当与属事解决相结合,专项工作与“和平夜话”活动相结合,以及化解交办案件与自查积案同步推进。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平区委书记贺亦农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