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13 |
6/13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韩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月28日,辽宁省省长刘宁在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辽宁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发展动力活力、民生福祉等热词在报告中频现。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去年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坚决做到‘四早’‘四集中’,发挥沈阳、大连、锦州区域集中救治中心作用,统筹全省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刘宁在报告中说。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辽宁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建立起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和信息化追溯体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2020年7月22日、12月15日和12月23日,大连、沈阳接连出现疫情后,快速处置、全域检测、流调溯源,强化人、物、环境同防,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取得了这三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刘宁表示,2021年,辽宁省将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和厌倦情绪,压实“四方责任”,做到“四早”“四集中”。抓实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控,做到精准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及时发现;严格闭环管理,守住风险边界,强化流调溯源,做到迅速处置,严防发生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三大攻坚战结硕果 “我们保持攻坚态势,确保决战决胜,推动1.42万剩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高21万低收入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6%,93个国考断面河流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优良水质占比73.3%。我们强化危机意识,严格管控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着力化解重点企业债务,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关于三大攻坚战,刘宁道出了2020年辽宁省的出色成绩单。 2021年,辽宁省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20年,我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省级行政职权1005项。推进百日攻坚,‘一网通办’,实办率达46.7%。加强改革创新平台内涵建设,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6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刘宁说。 辽宁省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36万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驻辽央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直接融资,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2.6%。 2021年,辽宁省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指向,全力优化发展生态。 如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刘宁表示,2021年,辽宁省将依法整治违规涉企收费,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拿出真招实策,付出真心实意,让各类市场主体壮起来、火起来。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0年,是辽宁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的一年,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刘宁介绍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80%,新增‘双一流’建设国家级成果163项,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和东北地区儿童医疗中心。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此外,辽宁省食品药品安全也得到保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回应民众关切,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60.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74.6%,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在共享发展中诠释初心使命。

|
|
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考验
|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频现“民生福祉”等热词
|
|
|
( 2021-02-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韩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月28日,辽宁省省长刘宁在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辽宁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发展动力活力、民生福祉等热词在报告中频现。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去年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坚决做到‘四早’‘四集中’,发挥沈阳、大连、锦州区域集中救治中心作用,统筹全省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刘宁在报告中说。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辽宁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建立起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和信息化追溯体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2020年7月22日、12月15日和12月23日,大连、沈阳接连出现疫情后,快速处置、全域检测、流调溯源,强化人、物、环境同防,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取得了这三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刘宁表示,2021年,辽宁省将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和厌倦情绪,压实“四方责任”,做到“四早”“四集中”。抓实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控,做到精准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及时发现;严格闭环管理,守住风险边界,强化流调溯源,做到迅速处置,严防发生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三大攻坚战结硕果 “我们保持攻坚态势,确保决战决胜,推动1.42万剩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高21万低收入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6%,93个国考断面河流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优良水质占比73.3%。我们强化危机意识,严格管控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着力化解重点企业债务,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关于三大攻坚战,刘宁道出了2020年辽宁省的出色成绩单。 2021年,辽宁省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20年,我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省级行政职权1005项。推进百日攻坚,‘一网通办’,实办率达46.7%。加强改革创新平台内涵建设,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6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刘宁说。 辽宁省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36万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驻辽央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直接融资,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2.6%。 2021年,辽宁省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指向,全力优化发展生态。 如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刘宁表示,2021年,辽宁省将依法整治违规涉企收费,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拿出真招实策,付出真心实意,让各类市场主体壮起来、火起来。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0年,是辽宁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的一年,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刘宁介绍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80%,新增‘双一流’建设国家级成果163项,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和东北地区儿童医疗中心。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此外,辽宁省食品药品安全也得到保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回应民众关切,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60.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74.6%,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在共享发展中诠释初心使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