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用法治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 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考验
·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西
·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河南法院受案数呈下降趋势

用法治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江苏政法界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 2021-02-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十三五’期间,全省不断深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信访工作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达98.7%,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1月26日,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如是说。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报告中提及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保障民生等内容引发江苏政法界代表的共鸣与热议,而对深化法治江苏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未来的发展计划也让他们干劲十足。
打赢硬仗创一流
  2020年,面对不同以往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苏政50条”“惠企22条”、稳外贸外资等政策措施,全省减税降费达2520亿元,金融机构向企业让利1500亿元,经济社会迅速恢复正常,“六稳”“六保”任务有效落实。
  江苏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525项,全省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江苏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
  2021年,江苏将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根据报告,全省将在新的一年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件事”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时,精准制定、适时完善、落细落实纾困惠企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难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江苏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要在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公平竞争等各方面体现江苏的高品质和高层次。”江苏省人大代表、北京市盈科(南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周军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市场主体只有在江苏感受到安全、安定、安心,才能在这里落户扎根,繁荣地方经济,进而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而律师作为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法治江苏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贡献应有的力量。”周军说。
稳固民生强基层
  在过去的一年中,江苏始终将为民生谋福祉放在工作重心,2021年还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办好15类52项民生实事,包括卫生、教育、就业、养老、公共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包括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为全省9万个网格每个网格培育1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援助覆盖拓展工程,将覆盖8万人;在每个设区的市建立两个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设60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
  “我注意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突出关注民生事项,也在持续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保障力度。”江苏省人大代表、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戴飞说,检察机关也要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食品药品、环境资源、未成年人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传递司法温度。
  “在新的一年,我们这些创业者要更多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地域意识,朝着报告中提到的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前进。”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灜之志律师事务所主任曹立志说。
聚焦法治促发展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报告称,在2021年,江苏将做好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等10项重点工作。
  其中包括大力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风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两项与法治直接相关,密不可分,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安全发展等,检察机关在这些方面都大有可为。”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良平说。
  “做好普法宣传也是大力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可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更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江苏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蔡绍刚认为,作为一名法治工作者,法院人更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江苏“十四五”发展营造更清朗的公共空间。
  江苏省人大代表、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军认为,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落到每个人民群众心头,就是安全感。“用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苏,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感受。在日常工作中,检察机关不仅要抓大案要案的办理,也要重视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