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刘欢 □ 本报通讯员 王淼 张文娟
落日熔金,暮色把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法院干驿人民法庭外石墙染成琥珀色,墙上“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分外动人。 干驿,一座因驿而兴的千年古镇,素有“内陆侨乡”的美誉。 近年来,干驿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长期化解涉侨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绘就一幅和美侨乡的好“枫景”。 云上解纠纷 “感谢法官解决了困扰我们许久的大难题!” 5月26日,干驿法庭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仅用7天便成功调解一起涉侨婚姻离婚纠纷案件。 5年前,张先生与王女士经朋友介绍相识,很快便携手迈入婚姻殿堂。 婚后,夫妻俩随亲属一同前往菲律宾马尼拉经商,后张先生独自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发展。 异地时间久了,感情也变得淡了,两人选择和平分手,但因牵涉婚内财产及孩子抚养等问题,王女士于今年4月底诉至天门法院,请求判决离婚并解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事宜。 当事人身处异国,相距7000多公里,回国应诉成本高昂。 干驿法庭采取“线上诉讼+远程调解”模式,依托“云端调解室”,畅通双方沟通渠道;同时联系天门市侨联,通过海外志愿者找到王女士,了解其真实想法,给出合理建议。 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身在异国他乡的当事人经多轮协商,在线签订调解协议。 “如果放在以前,涉侨案件的审理需要采用涉外案件的程序,一个公告送达可能都得6个月。”干驿法庭负责人罗伟说。 据了解,干驿法庭立足辖区侨情,推出“云上法庭”模式,通过线上立案系统、在线远程庭审、多元调解平台,推动涉侨案件全流程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矛盾纠纷解决无国界”。 近3年来,干驿法庭审限内结案率达100%,通过调解化解涉侨矛盾300余件,其中在线调解涉侨诉讼案件125件,将近80%的涉侨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诉讼优服务 干驿法庭辖区马湾镇是全国内陆著名侨乡,全镇人口80%以上为归侨、侨眷及侨属,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一直是干驿法庭的重点课题。 2022年5月,在汉江中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天门法院联合市侨联在干驿法庭设立侨属侨眷诉讼服务站。 今年6月,服务站接到身在马来西亚的老华侨周大伯的紧急求助电话。 周大伯年轻时便出国闯荡,多年不曾回国,长辈留给其一套老宅长期由亲戚打理。 去年11月,几辆货运大车途经老宅附近时,剐蹭到房屋门口电缆,引发附近房屋电器短路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烧毁周大伯的祖宅。 初步了解情况后,服务站工作人员向干驿法庭求助。干驿法庭及时将案件涉侨属性告知天门市侨联,并迅速联合检察院、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单位进行调解。 最终,经过两轮“背对背”调解和三轮“面对面”在线协商,周大伯与供电公司、货车司机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 据了解,侨属侨眷诉讼服务站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坚持“为侨服务”和“华侨参与”两个原则,集咨询服务、化解矛盾、联络服务、法律宣传于一体,搭建起法庭与侨联及“侨胞之家”互联互通的司法服务“桥梁”,走出一条适用于归侨、侨眷较为集中的地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特色路径。 干驿法庭还选取经济活跃、纠纷多发的马湾镇陈马村、邹湾村作为“无讼村居”试点,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法庭收案数量逐年下降,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年均同比下降19.6%。 法治护发展 近年来,天门市大力推动海外侨胞在各领域交流合作,当地政府爱侨、护侨,侨胞心系桑梓,越来越多的侨资企业回到天门市,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某药业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在天门深耕十余年,该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于全球多家药企的制药原料供应商。然而,公司在推进厂区扩建过程中,遇到征地赔偿问题。 得知情况后,干驿法庭秉持“抓前端,治未病”思路,向镇政府申请启动“法检警司综”联调联动机制,并联系当地村干部了解争端和矛盾焦点。 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法庭干警多次实地查勘厂房扩建情况,反复走访村民,用家常话讲清利弊,引导理性表达诉求;同时与企业沟通,阐明保障村民权益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构建和谐地企关系的重要性,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办好涉侨案件,可以让广大海外侨胞、侨眷直观感受到祖国法律的保护和司法的关怀。”天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黎笋说。 干驿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回应侨乡企业建设发展的法治需求,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侨资回流。 截至去年底,干驿法庭辖区成功引进涉侨项目5个,总投资近10亿元,带动超2000个就业岗位,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展现多重效益。 “在新征程中,干驿法庭将创新聚侨惠侨司法服务举措,努力打造涉侨司法品牌,团结海内外华侨与家乡双向奔赴,为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增添法治亮色。”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闫小龙介绍说,辖区人民法庭正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结合区域特点,找准定位,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为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
天门干驿法庭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
绘就内陆侨乡好“枫光”
|
|
|
|
( 2025-07-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刘欢 □ 本报通讯员 王淼 张文娟
落日熔金,暮色把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法院干驿人民法庭外石墙染成琥珀色,墙上“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分外动人。 干驿,一座因驿而兴的千年古镇,素有“内陆侨乡”的美誉。 近年来,干驿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长期化解涉侨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绘就一幅和美侨乡的好“枫景”。 云上解纠纷 “感谢法官解决了困扰我们许久的大难题!” 5月26日,干驿法庭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仅用7天便成功调解一起涉侨婚姻离婚纠纷案件。 5年前,张先生与王女士经朋友介绍相识,很快便携手迈入婚姻殿堂。 婚后,夫妻俩随亲属一同前往菲律宾马尼拉经商,后张先生独自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发展。 异地时间久了,感情也变得淡了,两人选择和平分手,但因牵涉婚内财产及孩子抚养等问题,王女士于今年4月底诉至天门法院,请求判决离婚并解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事宜。 当事人身处异国,相距7000多公里,回国应诉成本高昂。 干驿法庭采取“线上诉讼+远程调解”模式,依托“云端调解室”,畅通双方沟通渠道;同时联系天门市侨联,通过海外志愿者找到王女士,了解其真实想法,给出合理建议。 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身在异国他乡的当事人经多轮协商,在线签订调解协议。 “如果放在以前,涉侨案件的审理需要采用涉外案件的程序,一个公告送达可能都得6个月。”干驿法庭负责人罗伟说。 据了解,干驿法庭立足辖区侨情,推出“云上法庭”模式,通过线上立案系统、在线远程庭审、多元调解平台,推动涉侨案件全流程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矛盾纠纷解决无国界”。 近3年来,干驿法庭审限内结案率达100%,通过调解化解涉侨矛盾300余件,其中在线调解涉侨诉讼案件125件,将近80%的涉侨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诉讼优服务 干驿法庭辖区马湾镇是全国内陆著名侨乡,全镇人口80%以上为归侨、侨眷及侨属,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一直是干驿法庭的重点课题。 2022年5月,在汉江中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天门法院联合市侨联在干驿法庭设立侨属侨眷诉讼服务站。 今年6月,服务站接到身在马来西亚的老华侨周大伯的紧急求助电话。 周大伯年轻时便出国闯荡,多年不曾回国,长辈留给其一套老宅长期由亲戚打理。 去年11月,几辆货运大车途经老宅附近时,剐蹭到房屋门口电缆,引发附近房屋电器短路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烧毁周大伯的祖宅。 初步了解情况后,服务站工作人员向干驿法庭求助。干驿法庭及时将案件涉侨属性告知天门市侨联,并迅速联合检察院、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单位进行调解。 最终,经过两轮“背对背”调解和三轮“面对面”在线协商,周大伯与供电公司、货车司机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 据了解,侨属侨眷诉讼服务站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坚持“为侨服务”和“华侨参与”两个原则,集咨询服务、化解矛盾、联络服务、法律宣传于一体,搭建起法庭与侨联及“侨胞之家”互联互通的司法服务“桥梁”,走出一条适用于归侨、侨眷较为集中的地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特色路径。 干驿法庭还选取经济活跃、纠纷多发的马湾镇陈马村、邹湾村作为“无讼村居”试点,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法庭收案数量逐年下降,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年均同比下降19.6%。 法治护发展 近年来,天门市大力推动海外侨胞在各领域交流合作,当地政府爱侨、护侨,侨胞心系桑梓,越来越多的侨资企业回到天门市,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某药业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在天门深耕十余年,该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于全球多家药企的制药原料供应商。然而,公司在推进厂区扩建过程中,遇到征地赔偿问题。 得知情况后,干驿法庭秉持“抓前端,治未病”思路,向镇政府申请启动“法检警司综”联调联动机制,并联系当地村干部了解争端和矛盾焦点。 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法庭干警多次实地查勘厂房扩建情况,反复走访村民,用家常话讲清利弊,引导理性表达诉求;同时与企业沟通,阐明保障村民权益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构建和谐地企关系的重要性,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办好涉侨案件,可以让广大海外侨胞、侨眷直观感受到祖国法律的保护和司法的关怀。”天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黎笋说。 干驿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回应侨乡企业建设发展的法治需求,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侨资回流。 截至去年底,干驿法庭辖区成功引进涉侨项目5个,总投资近10亿元,带动超2000个就业岗位,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展现多重效益。 “在新征程中,干驿法庭将创新聚侨惠侨司法服务举措,努力打造涉侨司法品牌,团结海内外华侨与家乡双向奔赴,为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增添法治亮色。”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闫小龙介绍说,辖区人民法庭正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结合区域特点,找准定位,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为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