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吴海平
近年来,浙江台州人大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紧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全力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台州新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最广泛”关键在于真表达真参与。首先,让群众参与的平台更优。注重全域化统筹、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打造人员常在、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的参与平台。比如,我们全面推进“下楼出院”,将132个代表联络站、148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部设在群众的家门口,力求让群众有话就近说、有话随时说、有话敞开说。 其次,让群众参与的领域更广。注重业务下沉和机制重塑同步推进,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立法、监督、决策等各方面。比如,我们首创开发“立法民意通”,打造群众参与立法的直通车。2021年以来,群众累计参与156.43万人次,提交意见建议352万条。 再次,让群众参与的方式更多。注重简便易行,让群众多元化、多场景、多层次地参与民主实践。比如,天台县探索建立乡镇政府重大决策前置代表咨议机制,拓展了人大监督的内容和形式;黄岩区创新打造“政府重大投资项目e监督”,代表和群众在线就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民主监督。 “最真实”关键在于真为民真用心。首先,民意要真能知。完善运行时段更长、覆盖场景更多、工作响应更快的民情民意收集机制,让“群众说话有人听”进一步成为常态。2023年以来,我们统筹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各类渠道,收集意见建议7.6万条,真正知晓了群众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 其次,民呼要真能应。从群众零散的期待声、琐碎事、牢骚话中,找出高频词、找准真问题、找到真办法,让“群众说事有人管”进一步成为常态。比如,在全省首创“代表有约”,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发函约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代表联络站协商议事、解决问题、接受监督。 再次,民智要真能聚。注重精准聚民智、高效聚民智,使工作更贴百姓的心、更合群众的意。比如,仙居县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列出预算审查建议清单,由代表在人大会议上对医保基金支出、教育发展专项预算等项目的细化指标进行勾选,将勾选结果直接作为完善编制方案的依据,使代表和群众更有效地参与财政预算工作。 “最管用”关键在于真有效真有感。首先,有管用的工作体系。针对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碎片化、随意化、形式化等问题,不断探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全面推进基层人大“三化五制”建设,围绕履职体系化、规范化、清单化的目标,聚焦会议制度、履职制度、代表工作制度、代表联络站制度和自身建设制度,系统梳理编印工作指导清单、职责清单和制度清单,为基层提供清晰的履职指引。 其次,有管用的数智手段。充分发挥数智应用的实效,让代表群众对各方面工作更加可感、可知、可督。比如,深化“行政诉讼人大e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复议诉讼案件比”较高问题,“复议后起诉率”从2021年的15.94%下降到2024年的10.76%。 再次,有管用的评价机制。将民情办理、政府工作和代表履职交给群众来评,以评促办、以评促干、以评促优。比如,我们持续完善政府工作部门履职人大e督评,将国家机关工作成效的部分评价权交到代表和群众手里,既有刚性、又能服人、更见长效。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平台搭起来了,但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民意收起来了,但综合转化还缺乏深度;各方动起来了,但参与热情还需要激发。 下一步,我们将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表达,推动站点共建共享,加强部门数据贯通,深挖民情民意价值,确保代表和群众话有回音、事有着落;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参与,完善“民意通”“e监督”,深化民主恳谈、代表有约,拓宽代表和群众参与立法、监督、决策的快速通道;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评价,完善政府工作部门履职人大e督评,让群众对“一府两院”履职情况了解更全面、评价更客观、推动更有力。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本报记者王春整理)

|
|
台州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
|
|
|
|
( 2025-07-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吴海平
近年来,浙江台州人大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紧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全力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台州新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最广泛”关键在于真表达真参与。首先,让群众参与的平台更优。注重全域化统筹、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打造人员常在、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的参与平台。比如,我们全面推进“下楼出院”,将132个代表联络站、148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部设在群众的家门口,力求让群众有话就近说、有话随时说、有话敞开说。 其次,让群众参与的领域更广。注重业务下沉和机制重塑同步推进,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立法、监督、决策等各方面。比如,我们首创开发“立法民意通”,打造群众参与立法的直通车。2021年以来,群众累计参与156.43万人次,提交意见建议352万条。 再次,让群众参与的方式更多。注重简便易行,让群众多元化、多场景、多层次地参与民主实践。比如,天台县探索建立乡镇政府重大决策前置代表咨议机制,拓展了人大监督的内容和形式;黄岩区创新打造“政府重大投资项目e监督”,代表和群众在线就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民主监督。 “最真实”关键在于真为民真用心。首先,民意要真能知。完善运行时段更长、覆盖场景更多、工作响应更快的民情民意收集机制,让“群众说话有人听”进一步成为常态。2023年以来,我们统筹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各类渠道,收集意见建议7.6万条,真正知晓了群众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 其次,民呼要真能应。从群众零散的期待声、琐碎事、牢骚话中,找出高频词、找准真问题、找到真办法,让“群众说事有人管”进一步成为常态。比如,在全省首创“代表有约”,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发函约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代表联络站协商议事、解决问题、接受监督。 再次,民智要真能聚。注重精准聚民智、高效聚民智,使工作更贴百姓的心、更合群众的意。比如,仙居县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列出预算审查建议清单,由代表在人大会议上对医保基金支出、教育发展专项预算等项目的细化指标进行勾选,将勾选结果直接作为完善编制方案的依据,使代表和群众更有效地参与财政预算工作。 “最管用”关键在于真有效真有感。首先,有管用的工作体系。针对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碎片化、随意化、形式化等问题,不断探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全面推进基层人大“三化五制”建设,围绕履职体系化、规范化、清单化的目标,聚焦会议制度、履职制度、代表工作制度、代表联络站制度和自身建设制度,系统梳理编印工作指导清单、职责清单和制度清单,为基层提供清晰的履职指引。 其次,有管用的数智手段。充分发挥数智应用的实效,让代表群众对各方面工作更加可感、可知、可督。比如,深化“行政诉讼人大e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复议诉讼案件比”较高问题,“复议后起诉率”从2021年的15.94%下降到2024年的10.76%。 再次,有管用的评价机制。将民情办理、政府工作和代表履职交给群众来评,以评促办、以评促干、以评促优。比如,我们持续完善政府工作部门履职人大e督评,将国家机关工作成效的部分评价权交到代表和群众手里,既有刚性、又能服人、更见长效。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平台搭起来了,但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民意收起来了,但综合转化还缺乏深度;各方动起来了,但参与热情还需要激发。 下一步,我们将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表达,推动站点共建共享,加强部门数据贯通,深挖民情民意价值,确保代表和群众话有回音、事有着落;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参与,完善“民意通”“e监督”,深化民主恳谈、代表有约,拓宽代表和群众参与立法、监督、决策的快速通道;力求让群众更有效地来评价,完善政府工作部门履职人大e督评,让群众对“一府两院”履职情况了解更全面、评价更客观、推动更有力。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本报记者王春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