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上)
· 行政复议基本理论阐释
· 令尹子文不护亲
· 对保护消费者权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 应重构为二元模式并设置两套规范

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上)

( 2025-04-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编写组

一、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这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
  从我国古代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偏在雍州的秦国践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最终促成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六十篇,两汉沿用近四百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相伴而生。三千多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统一全国法令,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并将法典条文刻于石柱,由此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亡,宗教随民众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近代以来,我国仁人志士也认识到了法制和宪法的重要性,自戊戌变法和清末修律起,一直在呼吁法制,主张“立宪救国”“制宪图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下,仅仅靠法制是不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法治的命运。自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建设法治,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赓续推进、矢志不渝。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围绕巩固革命成果、建立统一战线、促进革命斗争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法制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须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促进和保障。
  二、世界宪法制度发展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
  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成果,世界各国对宪法制度的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又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的。”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实施宪法制度的国家。1215年,英国国王向贵族妥协,签订了《自由大宪章》,确认了国王与贵族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国王也要受到制定法的约束,这一文件被视为英国宪法的源头。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光荣革命”,次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从此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法律高于一切”。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奠定了美国的宪制基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法国革命者,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拉开了法国立宪运动的序幕。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制定的《1791年宪法》生效,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较之于封建专制统治,资本主义宪法制度的出现有力推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
(文章节选自《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