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编者按
· 以法治方程式书写发展最优解
· 持续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 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发展大局
· 加强青年干警培养 让审判事业薪火相传

持续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 2022-08-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农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压实政法部门稳控社会经济建设大局的护航职责,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新期待的时代课题、是遵循权力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崇左市把加快推进执法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与新的执法司法权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强化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建设。崇左市注重抓好配套制度改革,推进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围绕完善政法干警管理制度、健全职业保障制度、规范执法办案运行机制等,全力抓好既定改革任务落实、成果巩固、效能提升,最大限度发挥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效能,让执法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执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先后出台《加强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见》。
  强化执法监督机制运行规范执法行为。一方面,推行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准入机制;另一方面,推行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加快推动制度文件的立改废释。通过司法部门对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立法草案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推进促进“放管服”改革,防止政府过度和不当干预市场。
  二、严格开展优化治安环境专项整治,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公正司法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司法公平公正,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放心了,市场的创业创新创造动力才能更加强劲。
  以法治精神为指引,优化治安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离不开法治约束。崇左市依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积极开展市场专项整顿工作,聚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跨行业联合检查。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等破坏投资环境和治安环境的不法行为,切实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感受到市场秩序的新变化。
  以市域治理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今年以来,崇左市政法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普法活动,深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宣讲法律知识、规章制度及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法律支持。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崇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以赴保护老百姓的“养老钱”,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三、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便捷的调解服务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一些特定行业或特殊专业领域发生的矛盾纠纷,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受专业限制,难以承担调解任务,因此,在特定行业或特殊专业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势在必行。崇左市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本地企业更好“走出去”,新兴产业更好“引进来”,为区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021年以来,全市共新建9家商会调解委员会,为化解商会内外部矛盾纠纷提供多元调处。成立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和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为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建筑商、供应商及居民、物业等主体间的矛盾纠纷提供调处服务。成立崇左金融(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金融领域纠纷提供调处服务。
  四、积极推动“法治崇左”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法治生态保障
  法治是更高层次、更有竞争力、更可持续的营商环境。全市政法系统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治生态保障。
  围绕“八五”普法规划,不断丰富“法律七进”的内容形式。组织法律服务团和普法宣讲团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网络系列活动,制作普法“菜单”,为企业家“量身定制”普法课程,完成普法“订单”,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全市政法各部门重点围绕政府法律事务办理,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政府在行政决策、政府合同等方面的法律事务,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准确提出法律意见。通过整合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力量和聘请外籍律师、调解员,为外资企业、客商等提供优质专业的法律服务,为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护航”,有效维护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