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 美西方企图将俄罗斯海外资产据为己有
· 是谁在斯里兰卡危机中火上浇油四处甩锅

中国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 2022-07-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状态,有力提升更多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图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蒙内铁路,它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 本报记者 吴琼
  
  7月上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闭幕。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通过国家发言、共同发言、举办边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介中国人权理念和成就,讲述中国人权故事。与会嘉宾和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在人权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在全球人权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经验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具有借鉴意义,也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贡献了力量。
积极作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期间,多位与会嘉宾积极评价中国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认为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社会关注到,中国注重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长期在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援和帮助;中国先后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等,积极开展务实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实施了1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力提升更多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积极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可以说,中国为世界人权事业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中方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国际舆论认为这彰显出中国的智慧与担当:近年来,中国深入参与多边人权机制工作,不仅明确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理念,而且5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生存权、健康权、和平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保障水平;将“发展促进人权”引入国际人权体系;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安理会等机构的决议。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单独成章,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深度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开展建设性人权对话与合作等内容被写入其中。
  以视频方式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加强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边会的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就此评论认为,中方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司芙兰指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国籍和种族,与联合国人权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为困境中的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了希望。
以身作则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国际舆论还关注到,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期间,中国多次作国家发言并代表观点相近国家作共同发言,呼吁各方在人权领域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秉持普遍、公正、客观、非选择性、非政治化原则,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会议上代表30余国作共同发言时,提出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客观公正、坚持地域公平四点主张,呼吁各方在人权领域促进多边主义。共同发言还指出,多边人权机构应成为合作对话的平台,而不是分裂对抗的场所。
  此后,陈旭代表90余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作共同发言时还表示,国际社会应重视消除不平等和享有经社文权利之间联系,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更加关注弱势和边缘化群体处境。
  国际舆论称赞,中方在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同时,一直以身作则在人权领域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中国主张世界各国携手共同面对全球性人权挑战。近年来,中方在人权领域积极促进多边主义,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及工具化,反对“双重标准”和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主权、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并呼吁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特别机制等多边人权机制人员的构成应体现地域公平分配原则,使多边人权机制具有真正代表性。
  此外,中方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各方积极开展人权对话和合作,扩大共识、减少分歧、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进国际人权事业。中国先后批准或加入29项国际人权文书,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着力推动国际人权规则和机制发展,积极推动联合国人权机构改革;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国发起的南南人权论坛也已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共同问题的多边平台。
  作为与会嘉宾的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学院讲师费利姆·赫德梅尔盛赞中国可以在东西方和南北方国家间架起桥梁,“为促进世界人权治理发挥独特作用”。
敦促美方停止散布虚假信息
  近年来,美国等个别国家热衷充当“人权法官”,无视自身人权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打着人权旗号散布虚假信息,肆意污蔑、诋毁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再罔顾事实,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恶意抹黑攻击,给国际人权合作造成了严重破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批评。6月28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消除虚假信息对人权负面影响”高级别讨论会上,中国代表发言敦促美国等一些国家停止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停止侵犯人权行为。
  中国代表表示,中方对近年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虚假信息泛滥表示高度关切。美国等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编造散布针对别国的虚假信息,打着人权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滥施单边强制措施。
  “德不孤,必有邻”。在会场内外,这番发言得到热烈响应。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德扎亚斯更直言,无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一些所谓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关心的并非真正的人权问题,而是借人权问题向中国“敲响信息战的战鼓”。
  对于美国、荷兰等国翻炒谎言冷饭,利用莫须有的指控在涉疆等问题上抹黑中国,中国代表予以坚决反击,指出美国、荷兰等国出于政治目的,再次用谎言和谣言对中国抹黑攻击,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坚决反对。近百个国家在会上以共同发言或单独发言等不同方式,表达对中国正当立场的理解和支持。
  7月12日,美国务院又发布所谓的美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人权成果清单”。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言,这份“人权成果清单”,不如叫“侵犯人权清单”。实际上,这正是美方打着人权旗号散布虚假信息、肆意污蔑诋毁中方的又一例证。国际社会对各国人权事业现状及其在国际人权事业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有着清晰判断,任何国家试图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借人权之名谋取政治私利的做法都注定失败。
  无论个别国家如何表演,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发展进步的坚定步伐。正如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兼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王超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视频边会上所言,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同各方一道积极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合作,深入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继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各方积极开展人权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