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9 |
2/9 |
1
|
2
|
3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2016年2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贵阳落户。为此,贵阳市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推进大数据领域地方立法,以立法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大数据应用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登峰说,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聚集区,大数据研发的主阵地,贵阳必须承担起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重任。 加强顶层设计让“法”立得住 2017年5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诞生,这是贵阳围绕大数据在地方立法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时隔一年,贵阳市委再度在大数据地方立法工作方面精准破题,开展了《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通过“筑红云”App问政于民,将各基层党组织收集整理的大数据地方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让大数据地方立法真正成为大数据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法治保障。 2018年10月1日,全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是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施行,与《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形成了“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为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依据法规规定,贵阳还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在重点保护单位部署网络安全设备,全天24小时做到第一时间预警、响应、处置,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 贵阳市司法局局长何志坚介绍说:“2020年7月,贵阳市立法引领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这是对贵阳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肯定更是鞭策。” 在成绩的背后,立法之初的种种难题可是让这些参与者们愁白了头。长期以来,因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责权关系不清楚,有的部门共享积极性不高,有的部门担心不安全,“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贵州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曾经为《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立法建言献策,事后感慨“这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论证会,作为一名大学立法学老师,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时的严谨,让我感受很深”。 洞察民生需求让“法”更有温度 “大医院就是大医院,医生就是厉害啊!”前不久,家住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的张大娘前来贵阳医院看病,刚进诊室坐下,医生就把她以往的老毛病一一指出,这让她感慨真是遇到神医了。让张大娘不知道的是,她的病例此时正呈现在医生电脑上。 原来,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贵阳通过健康云平台、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建设及应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 记者注意到,2016年以来,贵阳市在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大数据领域地方立法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创造了诸多“第一”,面对健康医疗的民生热点,贵阳在立法上更是做足了功夫。 “如何实现让数据跑起来,解决市民的看病难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贵阳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 据介绍,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在发展之初也面临相关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健康服务企业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数据积极性不高、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采集数据不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规定不明确、安全保护有关规定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亟须进行有效规范。 因此,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地方立法,运用法治方式引领和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非常有必要。2019年1月1日,全国首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应运而生,有力推动了健康云医疗数据的规范采集、汇集和存储,这才有了张大娘的吃惊和感慨。 法规实施后,“健康云”已接入各类医疗机构300家,与省平台、区县平台、基层医院、第三方平台等52个信息系统对接,远程影像诊断与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覆盖了全市121家医疗机构。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已初具规模,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都已初见成效。下一步,贵阳将不断、持续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科学民主让“法”更接地气 “我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但我提的意见居然被采纳了!”2018年5月8日,贵州大学法学院学生小刘与37名同学一起旁听了贵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他们此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的意见,有一部分被纳入了二审草案。这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地方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据统计,法规实施以来,全市36个政府部门“数据铁笼”投入使用,监管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共3992个,查找风险点4589个。工程建设的审批时限也从350个工作日压缩到79个工作日,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政企互通注册人数达到8.8万人,认证企业6.2万个,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85项,让贵阳政府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因为立法非常接地气,在助力大数据应用中取得了很多新成效,其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数智贵阳”微信小程序155个民生服务事项、轨道公交“刷脸支付”等都让人民群众获得了切实的实惠。 与此同时,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落地贵阳贵安,满帮集团、朗玛信息、世纪恒通等一大批优强企业也相继涌现出来。 截至2020年7月,贵阳全市共引进培育大数据骨干、优强企业34家,新签约中俄高新技术孵化园等项目22个,签约项目合同总投资额约为53.42亿元。 “‘先行先试’必须要有敢行敢试的担当,必须要有善行善试的决心。大数据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贵州省委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张涛说,贵阳市率先依托立法的形式对大数据发展予以促进,用法治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贵州省坚持科学立法、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记者手记 什么叫先行先试?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试一程,冲破思想束缚,打破条条框框,凭借勇气和智慧探索创新。 贵阳市在大数据立法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把思想跳出去,各级党委勇于承担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重任。同时,在大数据日新月异的今天,贵阳市通过调研和论证,让大数据的立法做到了“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真管用”。 此外,贵阳市在大数据立法中,通过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推动实施了贵州大数据战略,加快了数字贵州的建设,也推动了贵阳的高质量发展。

|
|
勇当新时代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
贵阳立法引领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
|
|
|
( 2021-02-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2016年2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贵阳落户。为此,贵阳市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推进大数据领域地方立法,以立法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大数据应用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登峰说,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聚集区,大数据研发的主阵地,贵阳必须承担起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重任。 加强顶层设计让“法”立得住 2017年5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诞生,这是贵阳围绕大数据在地方立法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时隔一年,贵阳市委再度在大数据地方立法工作方面精准破题,开展了《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通过“筑红云”App问政于民,将各基层党组织收集整理的大数据地方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让大数据地方立法真正成为大数据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法治保障。 2018年10月1日,全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是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施行,与《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形成了“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为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依据法规规定,贵阳还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在重点保护单位部署网络安全设备,全天24小时做到第一时间预警、响应、处置,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 贵阳市司法局局长何志坚介绍说:“2020年7月,贵阳市立法引领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这是对贵阳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肯定更是鞭策。” 在成绩的背后,立法之初的种种难题可是让这些参与者们愁白了头。长期以来,因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责权关系不清楚,有的部门共享积极性不高,有的部门担心不安全,“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贵州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曾经为《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立法建言献策,事后感慨“这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论证会,作为一名大学立法学老师,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时的严谨,让我感受很深”。 洞察民生需求让“法”更有温度 “大医院就是大医院,医生就是厉害啊!”前不久,家住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的张大娘前来贵阳医院看病,刚进诊室坐下,医生就把她以往的老毛病一一指出,这让她感慨真是遇到神医了。让张大娘不知道的是,她的病例此时正呈现在医生电脑上。 原来,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贵阳通过健康云平台、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建设及应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 记者注意到,2016年以来,贵阳市在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大数据领域地方立法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创造了诸多“第一”,面对健康医疗的民生热点,贵阳在立法上更是做足了功夫。 “如何实现让数据跑起来,解决市民的看病难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贵阳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 据介绍,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在发展之初也面临相关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健康服务企业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数据积极性不高、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采集数据不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规定不明确、安全保护有关规定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亟须进行有效规范。 因此,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地方立法,运用法治方式引领和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非常有必要。2019年1月1日,全国首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应运而生,有力推动了健康云医疗数据的规范采集、汇集和存储,这才有了张大娘的吃惊和感慨。 法规实施后,“健康云”已接入各类医疗机构300家,与省平台、区县平台、基层医院、第三方平台等52个信息系统对接,远程影像诊断与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覆盖了全市121家医疗机构。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已初具规模,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都已初见成效。下一步,贵阳将不断、持续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科学民主让“法”更接地气 “我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但我提的意见居然被采纳了!”2018年5月8日,贵州大学法学院学生小刘与37名同学一起旁听了贵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他们此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的意见,有一部分被纳入了二审草案。这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地方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据统计,法规实施以来,全市36个政府部门“数据铁笼”投入使用,监管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共3992个,查找风险点4589个。工程建设的审批时限也从350个工作日压缩到79个工作日,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政企互通注册人数达到8.8万人,认证企业6.2万个,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85项,让贵阳政府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因为立法非常接地气,在助力大数据应用中取得了很多新成效,其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数智贵阳”微信小程序155个民生服务事项、轨道公交“刷脸支付”等都让人民群众获得了切实的实惠。 与此同时,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落地贵阳贵安,满帮集团、朗玛信息、世纪恒通等一大批优强企业也相继涌现出来。 截至2020年7月,贵阳全市共引进培育大数据骨干、优强企业34家,新签约中俄高新技术孵化园等项目22个,签约项目合同总投资额约为53.42亿元。 “‘先行先试’必须要有敢行敢试的担当,必须要有善行善试的决心。大数据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贵州省委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张涛说,贵阳市率先依托立法的形式对大数据发展予以促进,用法治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贵州省坚持科学立法、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记者手记 什么叫先行先试?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试一程,冲破思想束缚,打破条条框框,凭借勇气和智慧探索创新。 贵阳市在大数据立法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把思想跳出去,各级党委勇于承担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重任。同时,在大数据日新月异的今天,贵阳市通过调研和论证,让大数据的立法做到了“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真管用”。 此外,贵阳市在大数据立法中,通过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推动实施了贵州大数据战略,加快了数字贵州的建设,也推动了贵阳的高质量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