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莫小松 马艳
1月27日,广西南宁,冬日暖阳普照大地,《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广西新康监狱,探访春节前监狱的各项工作。过去一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康监狱进入封闭执勤模式和应急状态,广大监狱民警职工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康监狱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感谢你们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来到新康!”记者刚走进新康监狱,新康监狱副政委付镇益笑容满面迎了上来。这是一所特殊的监狱,负责收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病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疫情防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近年来,新康监狱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崭新的综合楼拔地而起,办公区分区规划,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新康监狱党委书记李建安指着监管区门前一栋两层小楼介绍,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那是监狱的发热门诊,疫情暴发后用很短时间就建设完成。 非常时期非常速度。由于疫情防控,记者不能进入监管区实地采访,只能在办公区活动。“去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连办公区都实行应急管理,24小时吃住都在办公室。大家顶住压力,以只可赢不可败的斗志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监管医疗工作中。”李建安边走边说。如今,虽然疫情防控已经走过最艰难最严峻的时刻,但对于“严于平时、高于地方”防控要求下的监狱而言,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监狱的工作强度也丝毫未减。 1月13日,南宁市对第三方消杀公司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针对这个情况,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要求各监狱实行“7+7+7”的执勤模式,民警居家隔离7天,集中封闭隔离7天,再进监封闭执勤7天。记者采访时见到的民警,1月22日刚结束封闭执勤从监区出来。 民警的付出让服刑人员接受洗礼 新康监狱教育改造科一级警长袁梅今年49岁,2003年“非典”来袭时,她还是广西女子监狱的一名年轻民警。那时,考虑到她爱人在部队、孩子年幼,单位没有让她参与隔离备勤。此次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她毫不犹豫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进监执勤。 在集中隔离备勤房里,袁梅注意到来自一监区女子分监区的带班民警江洪瑜,江洪瑜的爱人是玉林市一家医院的医生,两个孩子大的4岁、小的1岁,长时间两地分居。去年农历大年三十,江洪瑜值班,初一赶回玉林市一家团圆。当天20时,江洪瑜接到单位通知紧急返岗,在家的时间仅有4个多小时。丈夫也因为工作原因被隔离,父母年迈,孩子辗转给亲戚帮带。江洪瑜的难处,袁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听到江洪瑜说“现在疫情防控这么吃紧,大家也都各有各的困难,作为年轻警察,我更要冲在前面”的瞬间,袁梅已是泪眼汪汪。 进监执勤后,江洪瑜很快投入到工作中。监狱本来就警力少,因为疫情防控执勤备勤模式的需要,人员更加紧张,江洪瑜独挡一面,一个人带8名轮训民警,扛起分监区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疫情形势严峻,换防时间一再推迟,江洪瑜在岗位上坚持了50多天,孩子在谁家里、过得怎么样全不清楚。 “疫情防控期间,女民警没有母亲和妻子的身份。”目睹江洪瑜故事的袁梅泪流满面。受同事精神的感染,执勤期间,袁梅分在任务重、活动范围只有20米的隔离病区。袁梅顶住压力,发挥特长,撰写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手册,给服刑人员带来特殊时期的心理辅导,让服刑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感受到民警的付出和国家的关怀,也让服刑人员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为了解决执勤民警的后顾之忧,新康监狱党委迅速开展“爱警暖警”活动,工会和团委成立志愿者帮扶队。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团委书记龙颖带着帮扶队挺进有确诊病例被封闭管理的小区。监区一名民警在封闭执勤时,爱人也在广西“小汤山”医院隔离,7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家,帮扶队到家里时,发现老人血压很高,急需住院,帮扶队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另一名民警家里,父亲是警察在监区执勤,母亲是医生不能回家,老人独自带孩子,孩子在发烧,帮扶队员照顾孩子直到退烧。 责任担当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疫情防控这场战役中,我和龙颖都是医护人员,我们更要冲上去。”新康监狱疾控科副科长唐琴艳说。第10批封闭执勤,作为护士的龙颖狠心给9个月的孩子断奶,走进监区。唐琴艳是全科主治医师:近10年都在门诊坐班,也毅然进监来到危重病人最多最忙的三监区。 两名医生负责一层楼的病犯,不分日夜,每天都有抢救任务,查房、书写病历、夜班马不停蹄。唐琴艳感叹:“10年来监区变化太大,以前知道很忙,但自己真正体验了才知道其中味。”工作任务有多重,唐琴艳都不怕,只怕听到孩子生病的消息,她在监区内无能为力,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和愧疚。 “下周五,我要开启新一个14天的隔离备勤、封闭执勤的模式,大年初一才能回到家里,孩子要在这个时间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动手术,但我必须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因为新康监狱警察特别是医护警察十分紧张。”提起孩子,唐琴艳流下泪来。 “强烈的责任担当、得天独厚的医技力量、全体民警职工奋发有为,这些都是新康监狱珍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全体民警职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韧不拔,滴水不漏,才赢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李建安说。
记者手记 对于新康监狱,记者并不陌生。再次走进新康监狱,记者又一次被这个特殊的警察群体的故事感动,这是一个党委领导身先士卒、迎战迅速坚决有力的队伍。警察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担当,更谱写了人民警察忠诚担当的公仆赞歌。

|
|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
节前探访广西新康监狱
|
|
|
( 2021-02-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图为新康监狱民警抢救危重病犯。
本报通讯员 曾小容 摄 |
|
□ 本报记者 莫小松 马艳
1月27日,广西南宁,冬日暖阳普照大地,《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广西新康监狱,探访春节前监狱的各项工作。过去一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康监狱进入封闭执勤模式和应急状态,广大监狱民警职工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康监狱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感谢你们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来到新康!”记者刚走进新康监狱,新康监狱副政委付镇益笑容满面迎了上来。这是一所特殊的监狱,负责收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病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疫情防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近年来,新康监狱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崭新的综合楼拔地而起,办公区分区规划,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新康监狱党委书记李建安指着监管区门前一栋两层小楼介绍,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那是监狱的发热门诊,疫情暴发后用很短时间就建设完成。 非常时期非常速度。由于疫情防控,记者不能进入监管区实地采访,只能在办公区活动。“去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连办公区都实行应急管理,24小时吃住都在办公室。大家顶住压力,以只可赢不可败的斗志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监管医疗工作中。”李建安边走边说。如今,虽然疫情防控已经走过最艰难最严峻的时刻,但对于“严于平时、高于地方”防控要求下的监狱而言,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监狱的工作强度也丝毫未减。 1月13日,南宁市对第三方消杀公司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针对这个情况,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要求各监狱实行“7+7+7”的执勤模式,民警居家隔离7天,集中封闭隔离7天,再进监封闭执勤7天。记者采访时见到的民警,1月22日刚结束封闭执勤从监区出来。 民警的付出让服刑人员接受洗礼 新康监狱教育改造科一级警长袁梅今年49岁,2003年“非典”来袭时,她还是广西女子监狱的一名年轻民警。那时,考虑到她爱人在部队、孩子年幼,单位没有让她参与隔离备勤。此次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她毫不犹豫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进监执勤。 在集中隔离备勤房里,袁梅注意到来自一监区女子分监区的带班民警江洪瑜,江洪瑜的爱人是玉林市一家医院的医生,两个孩子大的4岁、小的1岁,长时间两地分居。去年农历大年三十,江洪瑜值班,初一赶回玉林市一家团圆。当天20时,江洪瑜接到单位通知紧急返岗,在家的时间仅有4个多小时。丈夫也因为工作原因被隔离,父母年迈,孩子辗转给亲戚帮带。江洪瑜的难处,袁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听到江洪瑜说“现在疫情防控这么吃紧,大家也都各有各的困难,作为年轻警察,我更要冲在前面”的瞬间,袁梅已是泪眼汪汪。 进监执勤后,江洪瑜很快投入到工作中。监狱本来就警力少,因为疫情防控执勤备勤模式的需要,人员更加紧张,江洪瑜独挡一面,一个人带8名轮训民警,扛起分监区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疫情形势严峻,换防时间一再推迟,江洪瑜在岗位上坚持了50多天,孩子在谁家里、过得怎么样全不清楚。 “疫情防控期间,女民警没有母亲和妻子的身份。”目睹江洪瑜故事的袁梅泪流满面。受同事精神的感染,执勤期间,袁梅分在任务重、活动范围只有20米的隔离病区。袁梅顶住压力,发挥特长,撰写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手册,给服刑人员带来特殊时期的心理辅导,让服刑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感受到民警的付出和国家的关怀,也让服刑人员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为了解决执勤民警的后顾之忧,新康监狱党委迅速开展“爱警暖警”活动,工会和团委成立志愿者帮扶队。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团委书记龙颖带着帮扶队挺进有确诊病例被封闭管理的小区。监区一名民警在封闭执勤时,爱人也在广西“小汤山”医院隔离,7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家,帮扶队到家里时,发现老人血压很高,急需住院,帮扶队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另一名民警家里,父亲是警察在监区执勤,母亲是医生不能回家,老人独自带孩子,孩子在发烧,帮扶队员照顾孩子直到退烧。 责任担当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疫情防控这场战役中,我和龙颖都是医护人员,我们更要冲上去。”新康监狱疾控科副科长唐琴艳说。第10批封闭执勤,作为护士的龙颖狠心给9个月的孩子断奶,走进监区。唐琴艳是全科主治医师:近10年都在门诊坐班,也毅然进监来到危重病人最多最忙的三监区。 两名医生负责一层楼的病犯,不分日夜,每天都有抢救任务,查房、书写病历、夜班马不停蹄。唐琴艳感叹:“10年来监区变化太大,以前知道很忙,但自己真正体验了才知道其中味。”工作任务有多重,唐琴艳都不怕,只怕听到孩子生病的消息,她在监区内无能为力,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和愧疚。 “下周五,我要开启新一个14天的隔离备勤、封闭执勤的模式,大年初一才能回到家里,孩子要在这个时间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动手术,但我必须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因为新康监狱警察特别是医护警察十分紧张。”提起孩子,唐琴艳流下泪来。 “强烈的责任担当、得天独厚的医技力量、全体民警职工奋发有为,这些都是新康监狱珍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全体民警职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韧不拔,滴水不漏,才赢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李建安说。
记者手记 对于新康监狱,记者并不陌生。再次走进新康监狱,记者又一次被这个特殊的警察群体的故事感动,这是一个党委领导身先士卒、迎战迅速坚决有力的队伍。警察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担当,更谱写了人民警察忠诚担当的公仆赞歌。

|
|
|